一、脈沖指令
1.ZRN指令
ZRN K5000 K500 X001 Y000 ZRN: 原點回歸指令 k5000:脈沖頻率 K500: 當遇到近點開關的上升沿后切換到K500頻率 X001: 近點信號位置 Y000: 脈沖信號
2.PLSY指令
PLSY: 16位連續執行型脈沖輸出指令。
DPLSY:32位連續執行型脈沖輸出指令。
PLSY D10 D14 Y000 PLSY:脈沖指令 D10: 脈沖頻率 D14: 脈沖數 Y000:脈沖信號(脈沖數=細分數=1圈,例如:PLSY K2000 K1000 Y000)
基本格式:
PLSY K1000 D0 Y0 K1000:指定的輸出脈沖頻率,可以是T,C,D,數值或是位元件組合如K4X0 D0:指定的輸出脈沖數,可以是T,C,D,數值或是位元件組合如K4X0,當該值為0時,輸出脈沖數不受限制 。 Y0:指定的脈沖輸出端子,只能是Y0或Y1,FX3U系列是Y0/y1/y2
小例:
LD M0 PLSY D0 D10 Y1
當M0閉合時,以D0指定的脈沖頻率從Y1輸出D10指定的脈沖數;在輸出過程中M0斷開,立即停止脈沖輸出,當M0再次閉合后,從初始狀態開始重新輸出D10指定的脈沖數。
PLSY指令沒有加減速控制,當M0閉合后立即以D0指定的脈沖頻率輸出脈沖(所以該指令高速輸出脈沖控制步進或是伺服并不理想)。 在輸出過程中改變D0的值,其輸出脈沖頻率立刻改變(調速很方便)。
在輸出過程中改變輸出脈沖數D10的值,其輸出脈沖數并不改變,只要驅動斷開再一次閉合后才按新的脈沖數輸出。
3.PLSR指令
PLSR K1 D0 K2 Y000 K1: 最高頻率 D0: 總輸出脈沖數 K2: 加減速時間(ms) Y0: 是端口號 Y0表示 脈沖端口
K1 D0 K2三者之間 怎么確定關系?
參考資料:
脈沖實際上就是位移。也可以理解為距離,而脈沖頻率就是速度
根據高中物理學的知識,我們得到了以下公式
S=V0t+1/2at^2
這里S就是位移,可以理解為脈沖數,V0就是初始速度,t時間,a加速度
您這里的加速時間為3秒,最終速度為150Hz,那么加速度就是50Hz,初始速度設定為0,那么上述公式就成為了
S=1/2*50*9 因此脈沖數等于225
是225個加速脈沖,225個減速脈沖,和150個勻速脈沖
3.1.DPLSR指令
DPLSR: 脈沖指令 K1000: 脈沖頻率 K8000: 電機轉動的脈沖數 K200: 加減速時間 Y000: 脈沖信號
4.PLSV指令
PLSV K2000 Y000
5.DRVI 相對控制指令
DRVI K2000 K3000 Y000 Y002 K2000:脈沖數[16位:-32.768~32.768][32位:-999.999~999.999] K3000: 脈沖頻率[16位:10~32.767Hz][32位:10~100.000Hz] Y000: 脈沖起始地址 Y002: 方向信號
6.DRVA 指令
DRVA D1000 D2200 Y0 Y4 D1000:絕對位置 D2200:頻率 Y000: 脈沖輸出地址 Y002: 方向(如果D1000是負數,Y4是OFF)
- 3秒鐘之后正轉到指定位置、3秒鐘之后反轉到指定位置.......一直循環
- 按一下M0, 正轉1圈(指定位置)、間隔2秒、反轉1圈、間隔2秒.......一直循環
二、延時指令
1.T0 延時指令
T0~T199(200點)是100ms的計時器(設定值:0.
1~3276.7 S);
T200~T245(46點)是10ms的計時器(設定值:0.01~327.67 S);
T246~T149(4點)是1mS累計型的計時器(設定值:0.001~32.767 S, 失電保持型,即中斷動作);
T250~T255(6點)是100ms的累計型計時器(設定值:0.1~3276.7 S,失電保持型,即中斷動作)。
延時指令TMR:T0:定時器T0;K50:延時5秒;
三、相關標志位與寄存器:
M8029:脈沖發完后,M8029閉合。當M0斷開后,M8029自動斷開。 M8147:Y0輸出脈沖時閉合,發完后脈沖自動斷開。 M8148:Y1輸出脈沖時閉合,發完后脈沖自動斷開。 D8140:記錄Y0輸出的脈沖總數,32位寄存器 。 D8142:記錄Y1輸出的脈沖總數,32位寄存器 。 D8136:記錄Y0和Y1輸出的脈沖總數,32位寄存器 。 另外: PLSY指令斷開,再次驅動PLSY指令時,必須在M8147或M8148斷開一個掃描周期以上,否則發生運算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