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問題
通過積雨云!
積雨云也叫雷暴云,是一種積狀云!
由于空氣以對流運動形式造成絕熱冷卻,使水汽飽和凝結而成!它們通常形成在400米到1000米的高空,甚至有的可以達到5000米!

在這些高高的云層中會有電荷,正電荷集中在上部,而負電荷會集中在下部,當不同極性的電荷積聚到一定程度時,在電荷云團之間,或云與大地之間的電場強度可以擊穿空氣,便開始游離放電,我們稱之為'先導放電'。
即使空氣是絕緣體,在高強度電壓的作用下也可以被擊穿,這樣一來就產(chǎn)生了雷!
上面也說了,放電類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云與地面(大地帶負電)之間的放電,叫做“地閃”;另一種是發(fā)生在云體內(nèi)部的放電,叫做“云閃”。
不過對人類危害較大的還是地閃,而且在發(fā)生地閃時,我們可以看到地面和云層之間導電的通道發(fā)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閃電!
因為電流的傳導方向是向下的,所以我們看到的閃電也都是向下分叉的!
其實,地面也可以對天空放電,這樣一來我們看到的閃電就是向天空分叉的!不過大多都是從囪、鐵塔等較高的建筑物發(fā)起并劈向云間的,這也是尖端放電的原理!

那么為什么會有雷聲?
因為在電流的通路中,空氣瞬間就可以達到幾千度的高溫,由于高溫,空氣就會被急劇的壓縮,由此產(chǎn)生沖擊波!這股沖擊波產(chǎn)生時的聲音,聽上去就如同爆破聲一般,這就是雷鳴。而遠處的雷聲聽上去轟隆隆地不絕于耳,是因為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過程中被云層多次反射的緣故。
第二個問題
為什么云層中會帶有電荷呢?
云是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經(jīng)過混合后漂浮在空中的可見聚合物!

那么只要是物質(zhì)他就會帶有電子,原子核!
人們發(fā)現(xiàn),山谷中瀑布附近懸浮的霧滴都帶負電,而瀑布下部較大的水滴都帶正電。后來經(jīng)過實驗室的實驗表明,大水滴在受外力作用破裂后,形成的新水滴中,較大的明顯帶正電、較小的帶負電,而積雨云形成過程中氣流翻滾很厲害,水滴劇烈碰撞,大量破裂,大的下落、小的被氣流帶走,這樣便形成帶正、負電的云塊。
雷雨云起電的機理目前主要有四種理論:
1、水滴破裂效應:云中水滴在高速氣流中作激烈運動,分裂成一些帶負電的較大顆粒和帶正電的較小顆粒,后者同時被上升氣流攜帶到高空,前者落在低空,這樣正負兩種電荷便在云層中被分離,這也就是造成90%的云層下部帶負電的原因。
2、吸電荷效應:由于宇宙射線或其它電離作用,大氣中存在正負離子,又因為空間存在電場,在電場力的作用下正負離子在云的上下層分別積累,從而使雷雨云帶電,又稱感應起電。
3、水滴凍冰效應:水滴在結冰過程中會產(chǎn)生電荷,冰晶帶正電荷,水帶負電荷,當上升氣流把冰晶上的水分帶走時,就會導致電荷的分離,而使雷雨云帶電。
4、溫差起電效應:實驗證明在冰塊中存在著正離子(H+)和負離子(OH-),在溫度發(fā)生變化時,離子發(fā)生擴散運動并相互分離。積雨云中的冰晶和雹粒在對流的碰撞和摩擦運動中會造成溫度差異,并因溫差起電,帶電的離子又因重力和氣候作用而分離擴散,最后達到一定的動態(tài)平衡。
綜上所述,雷雨云起電可能是某一機理也可能是多種機理的效應而產(chǎn)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