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驅系統和兩驅的概念就是前輪驅動和后輪驅動:就是僅有車子的前輪或后輪可以接受到動力,讓車輪產生轉動而使車輛前進或后退。四輪驅動:就是車輛的四個輪子都可以接受到動力,讓車輪產生轉動而使車輛前進或后退。
一、各種類型四驅車優缺點對比
1、全時四輪驅動的優點:
全時四驅是公路過彎極限最高的傳動方式,它可以實現車輛高速過彎時每個車輪分配到最佳的驅動力。因此這種技術被大量講求操控性能的大排量轎車采用,而裝配它們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有效驅動力和過彎極限。
2、全時四輪驅動的缺點:
全時四驅的結構相對復雜,成本較高,占用的空間也比較大,因此不太適合在定位較低,或者體型較小的車型上裝配。同時全時四驅是要消耗功率的,它的傳遞效率比兩驅要低,對于看重經濟性以及發動機動力較小的車型來說,全時四驅也不太適合裝配。
3、分時四驅的優點:
分時四驅技術很成熟,結構也比較簡單,可靠性好,加上其不用裝配中央差速鎖,成本要比全時四驅低得多。在正常駕駛時采用兩輪驅動的模式,經濟性更高,靈活性也更出色。而在路況惡劣的情況下,選擇四輪驅動又可以提高車子的通過性。
4、分時四驅的缺點:
分時四驅對于公路來說意義不大,并且對駕駛技術要求較高。因為分時四驅接通后相當于硬軸連接,因此采用四驅模式要非常謹慎。在公路上過彎不能采用四驅模式。在砂石、雨雪、冰面上轉彎也不能用四驅模式。
5、適時四驅的優點:
適時四驅的結構比全時四驅簡單得多,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還有利于降低整車重量。它適合于前橫置發動機前驅平臺的車型配備,這使得許多基于這種平臺打造的SUV或者四驅轎車有了裝配四驅系統的可能。
6、適時四驅的缺點:
目前絕大多數適時四驅在前后軸傳遞動力時,會受制于結構本身的缺陷,無法將超過50%以上的動力傳遞給后軸,這使它在主動安全控制方面,沒有全時四驅的調整范圍那么大。
二、四驅車市場現狀
1:≤30萬價格區間段內的四驅轎車和SUV,使用的四驅系統99.99%為「橫置四驅」。這里所謂的橫置指的是發動機的布局方式,橫置指曲軸平行于前橋,這種設計如果是兩驅車的話那就是前置前驅,是最基礎的代步車驅動系統。
在此基礎上增加取力器、后傳動軸、限滑差速器和后橋驅動系統就是橫置四驅了;運行的原理很簡單,大部分橫置四驅的后傳動軸在兩驅模式中會隨動空轉,少部分同類型車的PTU取力器可以切斷與后傳動軸的連接,在兩驅模式中就是純粹的前驅車。
「多片式離合器限滑差速器」是這種四驅的基礎,也是實現“適時四驅”的核心。所謂適時指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前輪驅動,只有在前輪打滑的時候,限滑差速器通過壓緊濕式多片式離合器從而實現與“轉動中的后傳動軸”結合,此時動力才能傳遞到后橋(后輪)上。
橫置適時四驅可以說是所有四驅系統中的入門級,是聊勝于無的存在;不過對于SUV而言總還能提升脫困能力,畢竟兩驅車是沒有電子限滑系統的,前輪打滑后就會持續打滑。實現四驅后則會有電子限滑系統,不論前輪和后輪打滑都能夠為打滑車輪剎車,不打滑的車輪獲得動力即可推動車輛脫困——雖然脫困難度比較大但絕對比前驅車概率高太多。
2:分時四驅是剩余兩類型適時與全時四驅的基礎。一般稱之為分時四驅的系統都是在后驅平臺的基礎上升級,前置后驅是縱置發動機,也就是發動機的曲軸與前橋呈十字交叉的結構,動力輸出端朝向后橋。與其連接的變速箱也是長長的縱置機型,連接碩大的傳動軸直接驅動后輪。
實現四驅則是在變速箱的末端加入一組「分動箱」(不論單雙速都是分動箱),其功能正是將變速箱輸出的動力一分為二,加上一根前傳動軸輸出到前橋。
分時四驅的分動箱就像是“差速鎖”,平常只能后2H模式(后輪驅動),一旦掛入4H/L模式則為分動箱的齒輪鏈條剛性結合,前后傳動軸會獲得相同的動力,以50:50的比例驅動前后輪轉動。
此時四輪獲得的動力很有可能趨于一致,如果有電子限滑或前后橋差速鎖的話,四個車輪的轉速就會被迫完全一致,結果則是車輛只能走直線而無法轉彎。因為四個車輪的轉彎半徑各不相同,只有走直線時才沒有轉彎半徑的概念;而轉彎就等于四個車輪像“四支筆”畫圓,半徑不同畫出的圓周長當然不同,但車輪的周長卻相同,想要正常轉彎就得讓車輪以不同的轉速轉動,分時四驅實現不了所以不能在摩擦力大的公路上轉彎,在越野路面也只是滑動切彎而已。
3:縱置適時四驅主要用于硬派SUV,分時四驅則用于越野車,這兩種車身結構相同的車型實際為兩類車。分類的基礎正是越野能力的差異,分時四驅在有前后橋差速鎖的前提下,每個車輪都有相同的動力,單輪接地也可以推動車輛脫困。
但是縱置適時四驅會在分動箱里加裝「多片式離合器限滑差速器」,其功能多出了為傳動軸正常差速,在越野模式中可以壓緊離合器以實現前后50:50的固定比例分動。但是依靠壓緊離合器長時間分動的穩定性不會非常高,因為離合器容易高溫,所以越野極限遠不如分時四驅,能滿足的只是喜歡越野的自駕愛好者而非專業越野人。
關于縱置適時四驅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那就是使用相同分動系統的車輛,為什么有些定義為適時四驅而有些卻是全時四驅。比如某H9和D90Pro就是適時四驅,某RX8和某路者使用完全相同的博格華納TOD雙速分動箱卻是全時四驅,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就是車企定義的習慣而已,此類系統必然會有4H模式,仔細閱讀說明書會找到對應的模式。但同時也會有AUTO模式,在這個模式中就是正常使用后輪,后輪打滑后前輪介入驅動;定義為適時四驅會感覺節油一些,反之全時四驅可能會感覺費油,然而自己都能切換所以也不用刻意進行區分。
4:「分動箱+差速器+差速鎖」的縱置全時四驅是燃油汽車最高標準的越野四驅系統,多片式離合器限滑差速器的功能包括開放差速(差速器的功能),以及壓緊離合器分動——這是差速鎖的功能。
這種二合一的四驅系統操作智能化程度很高,或者說簡單便利且不容易損壞;但是用單獨功能的開放差速器加上手動開關的牙嵌式差速鎖,操作時就要特別注意,否則很容易損壞分動箱。因為差速鎖是用機械結構鎖止差速器,在鋪裝路面“楞轉彎”的話則很容易損壞的。
不論前橋、后橋、分動箱,想要實現正常的轉彎就都得有開放式差速器(或分動箱限滑差速器),其功能是根據兩車車輪的滾動阻力,智能的往兩車車輪分配不同標準的動力以實現轉彎時車輪的差速。
但是在越野時一旦某個車輪打滑,通過開放式差速器就會將動力大部分或全部傳遞到打滑車輪上,摩擦力(運行阻力)大的車輪無法獲得動力,車輛也就無從談起越野了。所以分動箱集成差速器后就得有差速鎖,鎖止后即回到分時四驅狀態;同時至少要有前橋或后橋一個差速鎖,否則動力輸出到前后橋而各自都有車輪打滑也仍舊無法越野,單純依靠電子限滑效果很差,沒有電子限滑的一些入門級越野車是基本沒有越野能力的哦。
5:【電四驅】是水平等同于第四種燃油汽車縱置全時四驅,但是可靠性遠超機械四驅的存在,或者理解為故障率會非常得低。因為電機和減速器的尺寸和重量,要遠小于燃油汽車的內燃機和變速箱,但是性能會強得多且能耗會低得多。
于是電驅四驅車(涵蓋主流插電式混動汽車)多為前后橋由兩臺多多臺發動機驅動,普通雙擎四驅是由內燃機驅動前輪、電機驅動后輪;高標準的三擎四驅的前橋會有電動機和內燃機兩臺發動機,可以實現同步也可以實現單獨由電機驅動,配合后橋電機同步驅動則為全時四驅,這種系統有什么優點呢?
這張圖片說明了電四驅的優勢,那就是不需要分動箱、差速器、差速鎖、傳動軸去實現將動力“一分為二”各自驅動前后橋,由兩臺多多臺發動機同時四驅。這就無需擔心分動系統高強度使用會損壞的問題了,壓根沒有但能夠實現相同的效果是不是更理想呢?
所以只要為電四驅車裝上后橋差速鎖,越野能力就算進入專業組了;如果再加上前橋差速鎖的話,都拿去跑耐力塞的話,至少PHEV或REEV四驅選項可以跑廢很多燃油越野車后——驅動系統仍舊不會有問題。這五種四驅對應的車型也已經說明,如何選擇自己斟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