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饋是電子線路中的重要內(nèi)容,反饋的類型判斷包括交、直流反饋的判斷,正、負反饋的判斷,電壓、電流反饋的判斷,串聯(lián)、并聯(lián)反饋的判斷,迅速,準確判斷反饋的類型,有利于我們正確的分析電路的功能,有利于我們在電路設計中利用反饋來改善電路的性能。
負反饋在電子電路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引入負反饋后,雖然放大倍數(shù)降低了,但是換來很多好處,在很多方面改善了放大電路的性能。例如,提高了放大倍數(shù)的穩(wěn)定性;改善了波形失真;尤其是通過選用不同類型的負反饋,來改變放大電路的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以適應實際的需要。在電子技術的教學中,負反饋的判斷一直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內(nèi)容。以下為反饋類型的判斷方法。
1.判斷反饋回路的元件
電路的放大部分就是晶體管或運算放大器的基本電路。而反饋是把放大電路輸出端信號的一部分或全部引回到輸入端的一條回路。這條回路通常是由電阻和電容構(gòu)成。尋找這條回路時,要特別注意不能直接經(jīng)過電源端和接地端,例如圖1如果只考慮極間反饋則放大通路是由T1的基極到T1的集電極再經(jīng)過T2的基極到T2的集電極;而反饋回路是由T2的集電極經(jīng)R1至T1的發(fā)射極。反饋信號Uf=Ve1影響凈輸入電壓信號ube1.
任何同時連接著輸出回路和輸入回路,并且影響著輸入回路的元件,都是反饋元件。所以可以通過直接觀察電路的方法,很快地辨認出電路的反饋元件。例如課件圖2所示,圖2a)中電阻Rf是反饋元件;而圖2b)中電阻Rf就不是反饋元件,因為它只連接到輸入端的接地點,并沒有對輸入端起到任何影響。
2.反饋類型的判斷
2.1 交直流的判斷
根椐電容“隔直通交”的特點,我們可以判斷出反饋的交直流特性。如果反饋回路中有電容接地,則為直流反饋,其作用為穩(wěn)定靜態(tài)工作點;如果回路中串聯(lián)電容,則為交流反饋,改善放大電路的動態(tài)特性;如果反饋回路中只有電阻或只有導線,則反饋為交直流共存。如圖3所示:
2.2 正負反饋的判斷
正負反饋的判斷使用瞬時極性法。瞬時極性是一種假設的狀態(tài),它假設在放大電路的輸入端引入一瞬時增加的信號。這個信號通過放大電路和反饋回路回到輸入端。反饋回來的信號如果使引入的信號增加則為正反饋,否則為負反饋。在這一步要搞清楚放大電路的組態(tài),是共發(fā)射極、共集電極還是共基極放大,放大電路組態(tài)如表1所示。每一種組態(tài)放大電路的信號輸入點和輸出點都不一樣,其瞬時極性也不一樣,如圖4所示。相位差180℃則瞬時極性相反,相位差0℃則瞬時極性相同。運算放大器電路也同樣存在反饋問題。運算放大器的輸出端和同相輸入端的瞬時極性相同,和反相輸入端的瞬時極性相反。
依據(jù)以上瞬時極性判別方法,從放大電路的輸入端開始用瞬時極性標識,沿放大電路、反饋回路再回到輸入端。這時再依據(jù)負反饋總是減弱凈輸入信號,正反饋總是增強凈輸入信號的原則判斷出反饋的正負。
在晶體管放大電路中,若反饋信號回到輸入極的瞬時極性與原處的瞬時極性相同則為正反饋,相反則為負反饋。其中注意共發(fā)射極放大電路的反饋有時回到公共極--發(fā)射極,此時反饋回到發(fā)射極的瞬時極性與基極的瞬時極性相同則為負反饋,相反則為正反饋。圖5所示中的瞬時極性判斷順序如下:T1基極(+)→T1集電極(-)→T2集電極(+)→經(jīng)R1至T1發(fā)射(+),此時反饋回到發(fā)射極的瞬時極性與基極的瞬時極性相同所以電路為負反饋。在運算放大器反饋電路中,若反饋回來的瞬時極性與同一端的原瞬時極性相同則為正反饋,相反則為負反饋;若反饋回來的瞬時極性與另一端的原瞬時極性相同則為負反饋,相反則為正反饋。
2.3 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反饋類型的判斷
串聯(lián)反饋是指反饋信號影響輸入信號的方式即在輸入端的連接方式。串聯(lián)反饋是指凈輸入電壓和反饋電壓在輸入回路中的連接形式為串聯(lián)。
圖5中的凈輸入電壓信號Ubel和反饋信號Uf=Uel;而并聯(lián)反饋是指的凈輸入電流和反饋電源在輸入回路中并聯(lián),如圖3中的凈輸入電源ibl和if的連接形式。綜合一下就是反饋信號如果引回到輸入回路的發(fā)射極即為串聯(lián)反饋,引回到基極即為并聯(lián)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