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電設備檢測常用方法及安全檢修
1.電路系統外觀檢查和不帶電檢測方法(電阻檢測方法)是初步檢查測試、判斷故障,最直接、有效、快速的安全檢測方法之一。
2.電路系統帶電檢測方法(電壓測試法)。需經前述檢測未發現故障、無短路的情況下采用,即檢測電路相關點電壓是否正常判斷故障。帶電檢測注意儀表(萬用表)測試表筆端頭金屬部位的絕緣處理。如可用自行車氣門芯膠管,取一段同表筆端頭金屬相同長度套在端頭,即可防止因測試時,表筆滑動造成測試點和其他測試點或電源短路,引起誤判斷或使故障擴大。帶電檢修機電設備還應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術保護措施和組織措施。在檢修測試時,應由兩人協同進行。一人實施檢修測試操作;由另一位具有工作經驗或技術的人員進行監護。
3.元件的代替,即在判斷故障的過程中,如果懷疑某元件有異常,可用同規格或符合技術要求質量合格的元件代換試之。
4.短路測試方法也稱短路尋跡法(分為帶電測試和不帶電測試)。(1)帶電檢測電路控制系統回路時,短路某一輔助觸點或開關,如果電路能恢復正常,說明輔助觸點或開關損壞;(2)不帶電檢測除用萬用表電阻擋檢測外,還可利用701型訊響器,接6V~9V電池串聯在電路控制回路中或接在控制電路電源開關進線端(脫開原電源),閉合開關即可測試。此時,短路某一輔助觸點或元件,若訊響器(聲光報警器)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即為輔助觸點或元件損壞。還可根據報警信號聲音大小變化判斷接觸器或其他元件斷路、短路情況。使用短路測試方法注意事項:1)帶電檢測時,不得短路接觸器、中間繼電器、電源測試點。2)必須了解電路工作原理,電路中的并聯回路和串聯回路;聯鎖及自鎖對測試的影響。
二、看懂電路圖分析工作原理的方法
1.分析復雜電路圖時,以主要元件為中心(如接觸器),確定控制運行程序,可以把它們分成幾部分,剖析相互之間控制方式及聯鎖、自鎖關系,結合電路圖掌握其電路工作原理。再根據工作原理分析故障現象。確定故障范圍、運用測試技巧排除故障。
2.認識了解機電元件工作原理和參數有助檢修和了解各種機電元件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收集和保留燒壞和報廢的各種型號機電元件,剖析內部結構、作用和工作原理,找出損壞的原因,可以分析機電元件工作狀況。易損的機電元件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常見故障現象。如某一接觸器經常損壞,就要考慮該元件的有關技術參數。是否符合電路設計要求和使用要求,是主觸點或輔助觸點容量過小、動作過頻、時間太長,還是接觸器傳動機構不良;或是其短路環不良,找出發生故障的規律性,為檢修測試提供科學依據及參考資料。
三、安全檢修與試驗、試車接觸器、行程開關、時間繼電器、各類型傳感器、電壓力表、壓力繼電器、過流、過壓、欠壓保護電路等,是執行安全程序的聯鎖、自鎖重要元件,它們不但是電路控制系統中的重要執行元件,也是保證機電設備及人身安全的控制系統裝置,一旦發生危及人身安全或機電設備運行安全,電氣安全聯鎖控制系統或其他安全控制系統就會啟動,發出緊急停機和信號指令和報警信號指令,斷開主回路電源、電動機停止運行。因此當安全控制系統、電路出現故障時。安全保護功能就會失去作用,所以嚴禁以各種原因拆除有關元件及安全控制系統,并且要經常檢查測試有關電路,若有異常。應及時換用原電路設計型號,技術參數標準。或在不影響電路性能的情況下,換用技術參數更高,符合電路設計安全要求的器件。
1.試運行和檢測:電路系統修復后,為了保證機電設備安全可靠,還要根據有關規定,進行各項技術性能數據、電氣安全試驗與測試工作,檢驗修復后的機電設備運行情況。因機電設備種類多,內容廣泛,工作性質不同,有關技術要求不同,可根據機電設備及電力設施的工作性質和特點,有關技術參數標準、安全技術操作規范、編制電氣試驗、試車方案。電氣試驗主要內容之一是調整校驗有關電路的技術數據和安全性能,涉及機電設備運行安全和人身安全有關的技術數據、整定調試。以考驗是否存在其他隱蔽故障。
2.試運行(試車)時間的確定:隨機電設備工作性質和特點、環境溫度不同。要求也不同,一般試車時間為連續運行1~24小時(或更長時間)。試驗、試車成功后,才能重新啟用機電設備。確保檢修質量和運行安全、穩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