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常常見使用場景
1、動作延時實現工藝要求
這恐怕是定時器出現的最先原因,比如工作臺工進到位后在保持一定時間才退刀,以保證加工質量。又如在壓裝機,壓力達到后維持一定時間,使壓裝效果良好。
2、動作延時使信號采集可靠
這種用法在工件測量中很常見。比如液壓工作臺將工件舉起,檢測機構根據工件的厚度判斷其是否加工過。(又如測頭前進,根據零件尺寸判斷工件類型,都類同)。
這時就需要使用一個定時器,使液壓工作臺動作到位一定時間后再采集檢測機構的信號,才能準確可靠。
3、信號延時確保安全
在傳送帶動作及有干涉危險的動作中,為確保安全,往往將到位信號延時作為下一步動作的條件之一。
4、機械液壓動作故障監測
動作在規定時間內未到位則報警,這樣既有很好的自診斷功能,又能保障部件的安全。如機械滑臺可能因阻死而無法到位,可以及時斷開電機電源避免長時間過載運行。
一般用一個定時器實現正反向動作監測(當然如果正反向動作時間相差太大,如工進速度較慢的滑臺,則需使用兩個):
5、 液壓壓力、流量傳感器的監控
這類傳感器和上述動作到位傳感器有點區別,就是動作激活一定時間后接通,動作斷開一定時間后才斷開。
6、 間歇性動作
如定時潤滑,定時走紙等場合。
二、 特殊使用場景
有些場合巧妙地使用定時器或替代設計,可以達到巧妙的效果。
1、脈沖吹氣(斷續輸出)
在清洗機中經常遇到脈沖吹氣的場合:隔m秒吹n秒。
這種情況最易想到的是使用兩個定時器,一個m秒,一個n秒,先后觸發,即m秒定時完激活n秒定時器,與此同時激活吹氣輸出,待n秒定時完再切斷輸出,同時激活下一輪的m秒定時,如此周而復始直到脈沖吹氣結束。
然而這樣的設計有些煩瑣,而且還稍有點難度。我們注意到,許多PLC系統中,定時器都有相應的定時完成(timer-done)狀態位及定時當前值(timer-value)狀態字。巧妙地運用這兩個狀態變量,我們使用一個m+n秒定時器,就可以簡單明了地編寫出這個程序來。
此外,指示燈閃爍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編程。現在的PLC系統大都有系統固有的位變量,直接具有閃爍功能,只是它亮和滅的時間是相等的,這種情況其實是上述編程的一種特例而已。(即m=n的情況)
2、 鏈條傳動監測(斷續輸入監測)
鏈條傳動監測一般采用接近開關,如圖A處(感應塊在軸上),或B處(感應塊在鏈條上)。這樣的情況屬于斷續輸入,即鏈條運轉時,接近開關輸入既不能始終為0,也不能始終為1。
如果使用定時器編程,我們同樣需要兩個定時器如下:
注意接近開關在任何情況下只能取0和1兩種狀態之一,所以這里的timer-value1和timer-value2不能合二為一。
以上編程并不復雜,但為此使用兩個定時器總覺得有點“奢侈”,特別是在功能塊數目不多的小型PLC,如果要監測的東西多了,定時器就會不夠用。
于是有些程序設計者“發明”了另外一種定時器:運用字變量word,每個掃描循環加1,所以word變量的值就代表經過的掃描次數,它乘上掃描周期就可以大致地表征定時時間了。
由于每個掃描周期不盡相等,(它因程序執行而每個周期都在波動,略有差別),所以這樣的定時器方法并不精確,在前面所述的實現工藝要求延時等場合不宜使用,但在其它許多場合則很實用。例如這個鏈條監控的程序,用一個WORD變量就夠了。而字變量相對多得多,可以說大大擴充了定時器的數量。
3、 電機啟動過程中的定時
在電機啟動過程中有許多場合要用到定時器,機床設計中有時用硬件定時,有時用軟件定時。
(1)、分時啟動,錯開高峰
由于電機啟動冷電流大,所以在有多臺電機時經常采用分時啟動方案。
(2)、定時切除啟動電阻
在大功率電機降壓啟動過程中,需要逐級切除電阻,在不裝備電壓電流或轉速檢測裝置的情況下,可以采用定時的方法切除電阻。
(3)、定時脈沖啟動法
在一種三菱磨床上見到一種特殊的啟動方式,它既無變頻器,又無軟啟動,也沒有啟動電抗,啟動時,接觸器吸合2S,在斷開2S,此時砂輪已開始緩慢運轉;然后再吸合2S,再斷開2S,如此反復三次,使砂輪由慢到快完成啟動過程。這種方法每次吸合時都有較大沖擊,但效果比一次吸合啟動要好。這種方法可以借鑒,筆者給它取名為“脈沖啟動法”。
4、 延時抽取
地泵電機在液面上限傳感器發訊后啟動,如果沒有裝備液面下限傳感器,一般采用延時運轉一定時間后停泵的方法。
此外單向限溫的加熱或冷卻裝置也采用類似的辦法。當然,這類情況使用單穩態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