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裸線埋墻
裸線埋墻
《GB50327-2001》中明確寫著,所有電線必須接穿線管,不能發生裸露在空氣中或直接與墻壁接觸的情況。這樣規定,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電線發生漏電,使墻壁帶電;二方面是為了方便在日后維修時更換電線;三方面是為了給電線提供散熱空間。
這里容易發生問題的,主要有兩點:
1.吊頂內走線——國標中明確提到,吊頂內的電線必須穿管。
2.明裝電線必須使用線槽——當然,不過不考慮美觀性,可以使用穿線管。
二、管內過載
管內電線太多
穿線管內所有電線的截面積(含電線絕緣層),不能超過線管內部空間截面積的40%,主要是出于電線散熱方面的考慮。以常用的16線管為例,可以穿過2.5平方的電線6根或4平方的電線3根——當然,現在行業標準是每根管內3根線——甚至使用更粗的穿線管。無論怎樣,最低標準都是占40%空間。
三、“共管”
指的是強電和弱電不能穿入同一根穿線管內——不僅如此,強電穿線管和弱電穿線管之間,還要保持30cm的間距。
同一個回路內的電線(單相電路中,同一個回路最多有3根線),必須從一根穿線管內走。如果電線的線方增加,應考慮增大穿線管直徑,而不是將每根電線分開。
四、“共槽”
水管、氣管、強電管、弱電管,彼此之間不能同槽,必須單獨開槽鋪設。
五、無過路盒
“過路盒”很多人沒聽說過,但這個東西大家肯定都見過。
安裝了這種接線盒蓋板的,有兩種情況:1.拉線盒;2.接頭盒——它們統稱為“過路盒”,即這里的接線盒上不安裝任何開關插座,里面只有電線。
拉線盒指的是電線的敷設長度超過了15m,此時要在15m(或小于15m)處增加一個接線盒。它的作用,依舊從名稱中體現出來了——為了安裝或維修時,方面抽拉電線。
接頭盒指的是接線盒內只有電線接頭——所有電線的接頭,都必須在接線盒內制作,如果這個接線盒處不安裝任何開關插座,就需要單獨預留出一個接頭盒。
所有過路盒都不能封入墻內,要用接線盒蓋板進行遮擋。以便在維修時方便檢查。
六、野蠻開槽
野蠻開槽是施工人員不專業的最明顯的體現——開槽前,應提前在現場畫好開槽的方向和距離,寬度應與穿線管直徑相同。開槽時,要按照現場標注,準確開槽,保證深度相同、方向準確。
另外要特別注意,承重墻不允許打孔,且應盡量避免在承重墻上開槽——個別無法避免的線槽,也要注意開槽深度。
七、電線外露
在文章的第一點中,已經說過電線不可外露——必須穿管。但是在細節的處理上,很多時候不太理想。最明顯的一個地方在于穿線管和接線盒交界的地方,很容易造成連接不好,導致部分電線直接裸露在空氣中。
紅色、綠色電線,在接線完成后,依然有導體外露
如果穿線管和接線盒無法正常連接,應考慮購買專用配件進行輔助連接。一定要注意施工過程中穿線管從接線盒內掉落的情況。
八、未分線色
家庭中的零線、火線、地線的線色一定區分,且線色必須統一——每種屬性的線只用一種顏色。
國標中規定了裝修中使用的零線的顏色——藍色和地線的顏色——黃綠雙色,對火線的顏色沒有規定。不過裝修行業內,常使用紅色連接火線——在《GB7947-2006》中,提到過在單相電路中,還可使用黑色、棕色、綠色或黃色表示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