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弧不角:穿線管在布線的時候,如果碰到需要轉彎的地方弧度盡量大于90度,保證活線,避免死角或者直角,便于后期維護。
能壓不繞:當布線的時候出現交叉的情況,讓其中一根線向下壓線,不要因為交叉而導致繞線。
能斜不直:這句話的意思不能看本意,其實這里的真實含義是指線路上墻的時候不要走直角。同樣也是出于省錢的目的考慮,可以根據情況適當的弧形斜向開槽,但是絕大多數的施工隊乃至專業的水電改造公司都是不太愿意這樣做的,這句話的意思參照下圖。
最完美的肯定是按照紅色的線路來布線上墻,但是這種斜槽是比較難開槽的,所以絕大多數的施工隊都會選擇藍線的走線方式,這個也無可厚非,優秀一點的電工師傅會在這個拐角處也適當的處理一下,有一些弧形的,我們對于這點其實不必過于較真。
能開不靠:強電與弱電的走線盡量分開一定距離,間距不要低于30cm。最好是同一平面相距50cm,如果出現特殊情況需要交叉重疊,最好使用鋁箔線把交叉部位纏好,防止干擾。另一方面弱電的材料盡量自己購買,盡量選擇質量好的線材,隱蔽工程無論你花多少錢都是值回票價的。
能擰不纏:這就是雞爪式處理接頭的方法,當幾股電線需要做接頭的時候所采用的纏繞法必須不少于5圈,然后使用防水膠帶至少纏繞3層,用絕緣膠帶至少纏繞3層。哪怕是過線盒里的接頭,也必須這樣操作。
能直不彎:兩點直線距離最近,只要這條線能直著接通的,就盡量不要出現彎頭。這也是許許多多業主最關心的問題,因為總是不理解所謂的直線,并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橫平豎直,而是這條線通過的目的,如果是從A點為了給B點供電,那么AB兩點之間,非特殊情況絕不允許有任何的彎頭出現。請最直觀的觀看一下我們家的客廳布線。所有的線路都是走的直線,看起來亂七八糟的斜著,但是這才是最合理的。
能細不粗:其實我們的電路改造只要容量夠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盲目的追求電線的粗細,因為分電線的負載是與主線的負載相關聯的,盲目的追求粗電線并不一定是好事。
說再多的理論也是看著頭大,直接給大家做了一張圖表,請參照。
能穿不單:能穿墻而過的線,就不要再單走一條線路,這是屬于繞線的范疇。
比如我家的客廳與臥室,線路就是從客廳直接穿墻過去,然后再分配到臥室的每一個插座位置。
能深不淺:開槽的時候進來深點,否則油工在后期處理墻面的時候這里涂抹的石膏就會比較少,會有開裂的風險。
能標不記:如果能用畫圖,或者拍照,或者用透明膠帶標注的方式,就不要靠記憶,而且進來不要讓施工的公司幫你出具電路圖,一定要自己在現場實地的繪制全屋電路改造圖。
舉例:下面是我家的主臥電路圖,上面是實景圖,下面那張是電路圖。
以這種雙重留底的方式,以后無論出現任何問題,全都可以對自己家的電路走勢一清二楚。
能并不分:能在一起排過去的線路,盡量使用一根穿管降低成本。比如我家在電視機位置預留了2個網線接口。所以這里就使用了一根管2跟網線。
能頂不地:其實現在大家公認的走線方式都是水從天,電走地。但是我們要理解,這么設計的初衷是因為水路相對于電路比較容易出現問題,并且如果水路走房頂出現問題以后相對維修容易,并且發現會很及時。而電路走地面是因為我們的家裝修要么會進行地面找平,要么會貼瓷磚,這些工程都會適當的增加地面的厚度,而增加的這個厚度剛好可以蓋住線管的厚度,為了美觀所以我們采用了電路走地的方式。并且電路即使出現問題了我們還可以換線來處理,而且電路只要最初設計好了,后面出現問題的幾率很低。而為了把水路與電路分開才進行的硬性區分,但是對于廚房與衛生間來說,因為這兩個空間都有吊頂,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在這兩個空間把水電同時改造到吊頂之上。
能硬不軟:如果能用硬套管的,就不用軟管。
一般在線路匯聚的地方還有穿墻的時候會使用到軟管。因為我們家后期的石膏線為平貼素線,所以我個人的要求是在墻角的部分線要使用軟管,防止后期石膏線無法鋪貼,這也是逆向施工的好處。我們后期要實現的效果都已經想好了,那么前期施工就盡量為后面的設計讓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但是某些地方卻是一定要使用軟管的,比如露在墻外的燈線,要使用軟管包好。
能明不暗:在不影響美觀的前提下,能走明線的就不要走暗線,也就是不要開槽,又省錢又便于后期維護。
只要沒有開槽的線都算作明線,比如地面上平鋪的電線,哪怕后期會用水泥蓋住找平,這個也是要算作明線的。
能舊不新:如果原有的電線線管還能使用的,就不用開新槽,而采用換線的方式即可。
比如我家的有線電視線就采用的換線方式,沒必要再單獨布線。換線的價格是要單算的,一般施工隊會象征性的收一點。
能整不斷:一線槽內不允許出現接頭,并且最多只能有3根電線(火地零),而且線管最好也是一根整管,不要有太多的接頭。因為后期我們的地面水泥砂漿找平乃至于以后的日常生活都有可能灑水到地面上,就會有通過接頭滲入線管內的風險。雖然這種風險很小,但是他確實存在。
能單不雙:能單控的燈,就不要雙控,除非必須。這個依據個人情況而定。
能少不多:設計插座的時候,能少的位置就不要設計太多,以夠用為原則,一些不顯眼的地方,比如電視機的后面,電腦后面可以在以后使用排插的方式來解決用電需求,排插無論插座規格以及插口數量都遠遠優于墻插。這也是一種省錢的方式。
能角不槽:能走石膏線或者踢腳線這種陰角的線,如果后期能在裝修中被蓋住,就不要開槽。
能防不露:需要做防水處理的插座一定要加裝防濺盒,并且盡量選擇半透明的防濺盒,便于觀察里面是否存有水汽等
電箱接線
水電改造進行到后續的階段就開始匯總接入電箱了,我在前面已經介紹了我們家的電路回路信息。
所以電箱這里主要看一下師傅的接線方式。
這里補充一點,所有電線接入線盒以及電線都要預留出一定的富余量,這個富余量的長度是線盒或者電箱外圍的一半周長。其目的是電線可以連接盒子內部的任何一個角落。
每一組電線都要使用綁繩固定好
連接斷路器。
電路布線完成。
電箱電路設計
關于強電箱的電路設計,每個人的家里情況不同,一般的情況都是6回路
總開、廚房、衛生間、照明、插座、空調。
我一共設計了9條回路
斷路器采用的分別是:
這個每家的情況不同,需要解釋的有三點
A、浪涌保護器:浪涌保護器也叫電涌保護器,是電子設備雷電防護的一種裝置,過去常稱為“避雷器”或“過電壓保護器”英文簡寫為SPD。電涌保護器的作用是把竄入電力線、信號傳輸線的瞬時過電壓限制在設備或系統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或將強大的雷電流泄流入地,保護被保護的設備或系統不受沖擊而損壞。
由于我家是老小區,我不知道樓頂的避雷針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所以加裝了浪涌保護器。
B、玄關獨立供電:這個是出于個人的考慮,因為我們家的冰箱放置在玄關處,所以有時候出差或者出去旅游,為了保證安全我跟我老婆習慣關掉家里的電源,但是冰箱如果沒有獨立線路供電,還是與插座走一路的話就沒辦法關掉電閘,所以分出來一組回路。僅供參考。
C、空調不需要帶漏電保護:空調不是經常直接觸摸操作的家電,更不是在潮濕環境使用的設備,因此漏電的風險不大。用漏電保護開關略顯多余,甚至會引起經常跳閘的風險。
如何選擇斷路器
首先我們要知道斷路器并不是越大功率越好,而是要選擇最符合我們實際情況的為好,否則出現事故了,斷路器由于功率不匹配根本起不到保護作用,那就得不償失了。
現代家居用電應按照明回路、電源插座回路、空調回路、分開布線,當其中一個回路(如插座回路)出現故障時,其他回路仍可以正常供電。
插座回路須安裝漏電保護裝置,防止家用電器漏電造成人身電擊事故。
A、住戶配電箱總開關一般選擇雙極32-63A小型斷路器或隔離開關。
B、照明回路一般10-16A小型斷路器。
C、插座回路一般選擇16-20A的漏電保護斷路器。
D、空調回路一般選擇16-25A小型斷路器。
E、采用雙極或1P+N(相線+中性線)斷路器,當線路出現短路或漏電故障時,立即切斷電源的相線和中性線,確保人身安全及用電設備的安全。
注:空氣開關在額定負載時平均操作使用壽命20000次。
以上選擇僅供參考,每戶的實際用電器功率不一樣,具體選擇要按電工設計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