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一定的工藝過程,可以將半導體制成晶體。完全純凈的、結構完整的半導體晶體稱為本征半導體。
1、本征半導體的晶體結構
在硅和鍺晶體中,原子在空間形成規則的晶體點陣,每個原子都處在正四面體的中心,而四個其它原子位于四面體的頂點,如圖1所示。
![]() |
![]() |
圖1 晶體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 圖2 共價鍵結構平面示意圖 |
其中每一個原子最外層的價電子,不僅受到自身原子核的束縛,同時還受到相鄰原子核的吸引。因此,價電子不僅圍繞自身的原子核運動,同時也圍繞相鄰原子核運動。于是兩個相鄰的原子共用一個價電子,即形成了晶體中的共價鍵結構。如圖2所示。
2、本征半導體中的兩種載流子
共價鍵中的兩個電子被緊緊束縛在共價鍵中,稱為束縛電子。常溫下束縛電子很難脫離共價鍵成為自由電子,因此本征半導體中的自由電子很少,所以本征半導體的導電能力很弱。在絕對0度(T=0K)和沒有外界激發時,價電子完全被共價鍵束縛著,本征半導體中沒有可以運動的帶電粒子(即載流子),它的導電能力為零,相當于絕緣體。在常溫下,由于熱激發,使一些價電子獲得足夠的能量而脫離共價鍵的束縛,成為自由電子,同時共價鍵上留下一個空位,稱為空穴。如圖3所示。在其它力的作用下,空穴吸引鄰近的電子來填補,這樣的結果相當于空穴的遷移,而空穴的遷移相當于正電荷的移動,因此可以認為空穴是載流子。因此,本征半導體中存在數量相等的兩種載流子,即自由電子和空穴。本征半導體的導電能力取決于載流子的濃度。半導體在熱激發下產生自由電子和空穴對的現象稱為本征激發。自由電子在運動中與空穴相遇就會填補空穴,使二者同時消失,這種現象稱為復合。一定溫度下,本征激發產生的自由電子和空穴對,與復合的自由電子和空穴對數目相等,達到動態平衡。
![]() |
圖3 空穴和自由電子 |
本征半導體的導電性很差,且與環境密切相關。本征半導體的這種對溫度的敏感性,既可用來制作熱敏和光敏器件,又是造成半導體器件溫度穩定性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