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接地極和周圍的氣體或液體等介質接觸時,所發生的化學破壞過程稱為金屬接地極的腐蝕,其腐蝕可分為化學腐蝕和電化學腐蝕。較活潑的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被氧化而引起的腐蝕稱為電化學腐蝕,金屬最常見的腐蝕形式就是電化學腐蝕。電化學腐蝕的原理:兩種金屬在溶液中形成回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導致活潑金屬發生反應被腐蝕。
電化學腐蝕雖然氧化過程和還原過程是必須同時進行的,這就是說,整個腐蝕反應分成兩個既是互相聯系又是相對獨立的半反應分別同時進行的。
電化學腐蝕電池一旦形成,陽極金屬表面因不斷地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使金屬原子轉化為正離子,形成以氫氧化物為主的化合物, 而陰極金屬則相反,它不斷地從陽極處得到電子,其表面因聚集了電子,金屬表面發生還原反應,沒有腐蝕現象發生。電化學腐蝕程度與陰極和陽極間的電位差、接地極截面積有關。
電化學腐蝕就是鐵和氧形成兩個電極,組成腐蝕原電池。電化學腐蝕反應是一種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中,金屬失去電子而被氧化,其反應過程稱為陽極反應過程,反應產物是進入介質中的金屬離子或覆蓋在金屬表面上的金屬氧化物(或金屬難溶鹽);介質中的物質從金屬表面獲得電子而被還原,其反應過程稱為陰極反應過程。這個反應是一個原電池反應。在陰極反應過程中,獲得電子而被還原的物質習慣上稱為去極化劑。
在均勻腐蝕時,金屬表面上各處進行陽極反應和陰極反應的概率沒有顯著差別,進行兩種反應的表面位置不斷地隨機變動。如果金屬表面有某些區域主要進行陽極反應,其余表面區域主要進行陰極反應,則稱前者為陽極區,后者為陰極區,陽極區和陰極區組成了腐蝕電池。直接造成金屬材料破壞的是陽極反應,故常采用外接電源或用導線將被保護金屬與另一塊電極電位較低的金屬相聯接,以使腐蝕發生在電位較低的金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