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找到個不錯的東西,天文望遠鏡的原理圖,GIF動圖更能加深理解。
折射式天文望遠鏡
折射望遠鏡,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所產生的望遠鏡。本視頻將系統地簡介折射望遠鏡的基本原理:光來自于我們所見到的物體,然后,它通過了望遠鏡的鏡片后,集中于焦點上,然后再向望遠鏡目鏡射去,產生影像重生。
折射望遠鏡的缺點就在于:它會改變光的顏色,由于光是由光譜組的,而光譜 各自都有自己的特定波長,以至于各種顏色的光并不是都會產生相同的折射,折射望遠鏡的鏡片通過焦聚來改變了光的走向路徑,但是,并不是所有顏色的光波會完 全地落在望遠鏡的焦之上的,而是散向別的地方,形成色像差。當然,可以采用折射鏡頭組全來改變這種現象。
反射式天文望遠鏡
反射望遠鏡是使用曲面和平面的面鏡組合來反射光線,并形成影像的光學望遠鏡,而不是使用透鏡折射或彎曲光線形成圖像的屈光鏡。由于反射鏡的造價要比透鏡低的多,因此對于大口徑的望遠鏡來說,經常做成反射式的,而不是笨重的折射式。便攜式設計的反射望遠鏡,雖然鏡筒只有500mm,但焦距卻可以達到1000mm。牛頓式反射鏡的焦比可以達到f/4到f/8,非常適合觀測那些暗弱的河外星系、星云。有些時候用這種望遠鏡觀測月亮和行星也是很適合的。如果要進行拍照,使用牛頓式望遠鏡時非常好的。但是使用起來要比折反式望遠鏡要麻煩一點。牛頓式結構可以很好的會聚光線,在焦點處得到一個非常明亮的像。牛頓式反射式望遠鏡結構相對簡單,造價低性能優越制作容易的特點,成為業余愛好者自制的首選。
施密特-卡塞格林式天文望遠鏡
施密特望遠鏡(Schmidt telescope)是一種由折射和反射元件組成的天文望遠鏡。1931年為德國光學家施密特﹐B.V.所發明﹐因此得名。這種望遠鏡由一塊接近平行平板 的非球面改正透鏡和一個凹球面反射鏡組成,星光在望遠鏡里先通過折射,再經過反射,然后才成像。施密特望遠鏡光力強,可見范圍大,成像的質量也比較好,因 而特別適用于進行流星,慧星,人造衛星等的巡視觀測,也常用于大面積造相和天文科普活動。
馬克蘇托夫-卡塞格林式天文望遠鏡
1940年馬克蘇托夫用一個彎月形狀透鏡作為改正透鏡,制造出另一種類型的折反射望遠鏡,它的兩個表面是兩個曲率不同的球面,相差不大,但曲率和厚度都很大。它的所有表面均為球面,比施密特式望遠鏡的改正板容易磨制,鏡筒也比較短,但視場比施密特式望遠鏡小,對玻璃的要求也高一些。
由于折反射式望遠鏡能兼顧折射和反射兩種望遠鏡的優點,非常適合業余的天文觀測和天文攝影,并且得到了廣大天文愛好者的喜愛。